孩子们进入初中,同时进入了青春期,随着思维的日渐成熟和自我意识的觉醒,在与同伴相处过程中,容易发生矛盾。如给同学起外号、嘲笑他人等,而矛盾的产生往往来源于语言上的冲突。但孩子们却没有意识到这种看似玩笑的语言,其实是一种语言暴力,会对他人造成心理伤害,后果严重。
针对这类问题,学校专职心理老师游海艳特为青春期的初中学生们进行了一次以“拒绝语言暴力”为主题的心理团训活动。
课堂上,为了让学生体会语言暴力给他人带来的伤害,游老师采用情景扮演的方式,分别让三组学生演绎亲子剧本、朋友剧本、陌生人剧本,在此过程中体会自己在生活中可能会对他人施加的语言暴力以及自己可能遭受的语言暴力。情景体验之后,学生们深有感触,游老师随即又因势利导,引导学生们将自己曾经被他人语言暴力以及自己曾经对他人的语言暴力,写在课前准备的学案纸上。这认真填写的过程就是孩子们与自己心灵对话的过程。接着,学生们分组进行讨论并分享:语言暴力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影响?我们应该如何应对语言暴力?
随后,游老师通过举例子的方式向学生解析了面对施暴者时可以采用的应对方式。通过小组讨论、学生分享和游老师的解析,学生进一步认识到语言暴力的本质——施暴者的某种需求无法满足却又无可奈何的发泄。即是如此,便不能将话语的内容当真,也不能被他的情绪牵着走。最后,通过“撕纸团”的游戏,和以往别人说的还是自己说的暴力语言说再见。
本次心理团训课堂,使孩子们认识到在以后的生活与学习中,要学会怎么保护自己,不做语言暴力的传播者,不当受害者,也不做冷眼旁观者。允许自己做自己,允许别人做别人,愿我们所有人都能够被世界温柔以待。
来源:初中部
撰稿:游海艳
编辑:张细兰